欢迎光临商丘市残疾人联合会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新闻动态 > 工作动态

卢文建:扎根乡村教育,以自强书写传奇

发布时间:2025-01-16 15:44:59 关注人数: 来源:

在商丘的教育领域,虞城的卢文建老师是一位极具影响力的人物,身兼商丘市残联主席团成员与乡村教师两职,深受家长和学生的爱戴,被大家亲切地称为“用生命做教育的老师”。他始终秉持着“只要还有一口气,只要学生不嫌弃,我就不愿离开三尺讲台,要把生命与全部精力献给国家、学生和党的教育事业”的坚定信念,在教育之路上不断前行。

1992年,从商丘师专毕业的卢文建,放弃留城机会,主动奔赴师资匮乏、条件艰苦的农村学校任教。他一心想着为乡村孩子点亮知识的灯塔,助力他们改变命运。

然而,命运却给了他沉重一击。工作仅两年,一场高烧和长期过度用眼,导致他右眼失明,左眼视力仅剩0.01,医生判定他无法再从事教学工作。但没有被命运打倒,在妻儿和学生的帮助下,他开启了别样的教育征程。备课靠听,他让家人和学生念书、念资料;上课则凭借顽强的毅力、深厚的知识储备和记忆讲述知识,在黑板上书写时只能依靠感觉。就这样,他坚守讲台33年,其中借眼授课长达31年,还担任了十多年班主任,用行动诠释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执着。

为提升教学质量,积极创新教学方法。他巧妙利用简板、散板、月牙板、扑克牌、筷子等日常物品作为教学教具,摸索出借眼授课法、快板教学法、激励教学法、扑克牌点名交流法等“卢氏教学法”。这些方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,提高了课堂参与度,效果显著,在当地教育界广受好评,不少同行纷纷学习借鉴。

对学生关怀备至。他累计家访2000多人次,深入了解学生家庭状况和学习困难,为他们提供切实帮助。他用微薄的工资设立“卢文建助梦奖”,33年从未间断。在他的帮助下,因家庭困难打算辍学的刘青文重返校园,最终考上武汉大学并成为公务员;卢红玲考上高中后因家贫面临失学,拿出当时家中仅有的一千元(当时月工资仅300多元)帮她交学费。他的付出赢得了学生的衷心爱戴,每年春节都有许多学生来家中拜年,有的学生亲切地喊他“爸爸”。

生活的重担接连压来,却愈发坚强。妻子重病时,儿子从深圳辞职照顾母亲,他为不耽误学生课程,坚守讲台,仅在周末和节假日前往医院陪伴。妻子离世后,悲痛欲绝的他办完丧事第二天就重返课堂,此后借助听书软件备课。2023年12月5日,拄着盲杖上班的他被电车撞成腰部骨折,医生叮嘱需卧床三个多月,可他仅一个月后就拄着双拐忍痛进教室授课。

在教学之余,还积极投身公益事业。尽管面临父母年迈体弱需照顾、妻子治病留下高额债务、孩子面临买房压力等困难,他仍坚持捐款、资助贫困学生、颁发助梦奖,累计金额达17万余元。同时,他活跃在师德宣讲、励志报告、送文化下乡等活动中,传播正能量,弘扬尊师重教、自强不息的精神。

卢文建的辛勤付出收获了累累硕果。教学成果方面,他连续10年荣获虞城县优质课一等奖,获市优质课一等奖5项,先后11年在全县教学水平测试中夺冠 ,培育了8000多名优秀学子。学术成果上,他在《中国教育报》《河南教研》等媒体发表文章、快板书词数十篇,出版学术论著一部,获省、市级教学教研论文成果一等奖多项。社会影响力上,他应邀作公益报告、公开课800余场次,100多万听众从中受益。他还荣获新华社·中国网事·感动2022年度网络人物、“出彩河南人”感动中原年度人物、河南省最美教师、河南省骨干教师、河南省师德标兵、河南省岗位学雷锋标兵等百余项荣誉,新华社、中央电视台等数十家主流媒体多次深度报道他的感人事迹。

卢文建用坚持、创新和无私奉献,在乡村教育的田野上谱写了壮丽篇章。他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、教育创新的探索者、社会正能量的传播者,他的事迹激励着广大教育工作者坚守初心,也为全社会树立了自强的榜样。

上一篇:市残联召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(扩大)会议

下一篇:返回列表